>>科普教育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科普教育

三伏贴介绍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04日 来源:

一、简介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也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段时间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可以减轻冬季气喘发作的程度。

 

二、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皇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配合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冬病夏治对于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采取三伏天外贴敷药方法,是祖国几千年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是现代规范治疗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三、功效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四、日期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传统的三伏日是由二十四节气中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而三伏日是指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和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遵照古籍,这是一年之中最炙热的三天,亦即所谓的初伏、中伏、末伏,来施行贴药治疗。

 

五、适应症

经中医辩证论治属虚寒证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

 

六、禁忌症

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皮肤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患者不宜进行贴敷治疗。此外,2岁以下的孩子由于皮肤娇嫩,贴敷容易引起感染,所以不宜进行这项治疗。

 

七、正常反应

1.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2.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3.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皮肤科就医。

八、贴敷时间

    ●2018年:

伏 前:7月7日-7月16日

初 伏:7月17日-7月26日

中 伏:7月27日-8月05日

加 强:8月6日-8月15日

末 伏:8月16日-8月25日

 

一般成人2-4小时,儿童1-2小时,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3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九、注意事项

1、尽量保持涂药处的干燥,不要对着空调的冷风吹。在贴敷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贴药当天不能游泳,4-6个小时内不要洗冷水澡。

2、建议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节制,不要贪凉。要远离空调,因为进入空调房后,皮肤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还应少吃冷饮,冷饮不但伤及脾胃,还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影响疗效。

3、特别提醒大家,三伏敷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原来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十、预约流程、咨询热线及贴敷地点:

1、预约流程:

住院病人直接与主管医师联系

门诊病人挂相应科室门诊号→至相应诊室→医师根据病情确定穴位→缴费→领取预约治疗

 

2、咨询热线及贴敷地点:

门诊二楼针灸推拿科 0576-89664230

门诊二楼疼痛康复科 0576-89663225

住院部六楼儿科病房 0576-89664061

住院部十二楼呼吸内科0576-89664121

医院地址:温岭市泽国镇商城大道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