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科普教育

早产儿的出院指导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7日 来源:

早产儿的出院指导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未满37用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不足2500,身长不超过47厘米。有些早产儿虽然体重稍大于2500,但胎龄不足,也该给予适当的护理。早产儿在宫内生长发育正常,只因娩出过早,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功能也不健全。抵抗力差、生活力不强,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才能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出院后的生活坏境。

保持适宜的温度。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肤过薄,皮下脂肪少,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对早产儿有着不可小视的影响。通常适合新生儿生长的室温是2428℃,可以用暖水袋或者空调将室温调节到最佳状态,使早产儿的体温保持在3637℃之间,每天上、下午需各测1次体温,如果超过这个范围,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节,保证早产儿体温的恒定。

1. 婴儿的穿衣量应根据具体环境进行增减,一般标准是同样环境下比成年人多一件衣服。

2. 由于早产儿头部面积相对较大,故建议戴绒布帽以减少散热。

3. 如果室内开空调,应注意每周1次清洗空气过滤网,另外,每天至少要做2次彻底的通风换气,这主要根据家里的室温情况而定。可在室内悬挂一温度计进行测量,温度计不要挂在窗口,以免室外的温度或阳光影响读数。

4. 开空调通风时避免对流风吹在婴儿脸上。

5. 开空调时室内空气较干燥,可在室内放一盆水以增加湿度。湿度一般维持在55%65%

6. 如没有条件开空调,可以将婴儿放在妈妈身边。

7. 如需用热水袋时,注人的水温应不超过60,注人水量应小于热水袋容量的2/3。热水袋必须拧紧,不要直接放在婴儿的皮肤上,而应隔着棉被放置。但也应避免过度保温,只要婴儿精神好,手、足暖和即可。

减少噪音的剌激。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青中的大脑有很大影响,可引起呼吸暂停,应尽力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1. 说话轻柔,尤其在靠近早产儿时要降低音量,最好不要在早产儿床旁说话。

2. 走动轻柔,避免穿响底鞋,避免敲击婴儿床。

减少光线的剌激。光线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有很大影响,

光线剌激可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高,生长发育缓慢,持续性照明能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剌激。

1. 拉上窗帘以避免太阳光照射。

2. 用深色窗帘布减少室内光线。

3. 晚上不要开吸顶灯或吊灯,避免灯光直接照到婴儿的眼睛。

减少疼痛的剌激。疼痛对新生儿,尤其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产儿和危重儿,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

1. 护理时尽量减少操作。

2. 在执行侵入性治疗,如打针、抽血或吸痰等操作时,应给予肢体支持(一手握住婴儿的双膝将双腿靠近躯体,另一手掌轻压上肢使其靠近前胸),使其形成屈曲体位。

3. 尽量减少对婴儿肢体的捆绑。

4. 在去除胶布、电极等粘贴物时应使用去除剂,以减轻不适感。

5. 抚触婴儿、非营养性吸吮(安慰奶嘴)也能减轻其疼痛感。

6. 必要时使用止痛剂。

出院后是否需要复合

根据随访卡上的时间按时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内容有听力检查、眼底检查、体格发育及神经行为的发育状况。

通常1岁内每3个月复查1次。1岁后每半年复查1次,3岁后如生长发育良好可停止复查。

平时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何喂养

  坚持母乳喂养。早产儿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差,但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多,因此母乳喂养是早产儿的最佳选择。早产儿母乳和足月儿母乳有许多不同,其中所含的各类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都更多,它是专为早产儿准备的特殊食物,所以对早产儿尤其强调母乳喂养。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母乳量不够,或者母亲无法给婴儿哺乳,需要购买母乳替代品,那么最好购买专为早产儿配制的母乳化配方奶粉,它是根据早产儿的特点进行配制的婴儿奶粉,能基本满足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需求。一般可按需喂养,喂乳量根据早产儿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腹胀及呕吐为原则。

  早产儿易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时需要常规注射1次维生素Ki,纯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出生满月后再补给适量的维生素Ki,预防出血症。一般1个月开始就应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以及少量铁剂,以防贫血。4个月内不需要添加辅食。

  早产儿喂乳量见表l

1早产儿喂乳量

出生体重(克〉

<1000

1000~1449

1500~1999

2000~2499

开始量(毫升)

每天隔次增加量(毫升)

喂乳间隔时间(小时〉

1~2

1

1

3~4

2

2

5~10

5~10

2~3

10~15

10~15

3

出院后的家庭护理

  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尚未发育成熟,调节功能差,常出现间歇性呼吸暂停和暂时性发钳;又因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较弱,易患吸入性肺炎或因反流而引起窒息。因此,应加强对早产儿呼吸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1. 早产儿取右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适当垫高其肩部F也可取俯卧位,但不要压住其口、鼻。

2. 经常观察婴儿面色,以防呕吐物吸人气管引起窒息。

3. 早产儿易发生呼吸暂停,发现婴儿屏气时,可轻轻弹足底、捏耳垂,剌激呼吸,如反复发作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早产儿洗澡时,应根据不同的季节决定洗澡次数。

1. 夏季可每天洗澡,冬季可每周洗澡12次。

2. 洗澡时要注意室温与水温,一般室温在30,水温3840为宜。

3. 洗澡后彻底擦干,防止受凉。

  保持舒适的体位。舒适的体位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展。在安置早产儿体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采用促进屈曲的体位时,用毛巾或床单制作早产儿的卧具,使其脚能触及衣物,手能触及毛巾、床单,能感觉边际,有安全感。另外,包裹婴儿时要确定婴儿的手能触及面部,以利于头手互动。

2. 头颅塑形时使用水枕,可避免早产儿中常见的双侧头部平坦,防止因头部平坦造成持久的体格及心理、社会适应困难。

3. 俯卧位可以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作和周期性呼吸,改善早产儿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俯卧位对于改善早产儿呼吸和肺功能有很大作用,但容易使婴儿口、鼻俯于床面,引起窒息和猝死,因此要引起重视。

  亲子之间亲密的接触对于父母和早产儿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出生后数周内亲子间的互动,对于日后亲子关系建立有深远的影响。母子间的亲密感主要通过亲密行为表现出来,包括:触摸、亲吻、拥抱、面对面注视。以下途径可以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1. 母亲采用“袋鼠式喂养”方式,让婴儿紧贴母亲胸部,和母亲肌肤相亲,像小袋鼠在妈妈的口袋里一样。

2. 父母共同参与早产儿的护理活动。

3. 父母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早产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健康问题。

  坚持做抚触。对于早产儿的身体机能的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采用最多的方法是给早产儿做抚触操。

1. 为早产儿做抚触,应选择早产儿情绪稳定,没有哭闹和身体不适的时段,一般选在两次喂奶之间,每次抚触1015分钟为宜。

2. 抚触手法的力度根据婴儿的感受做具体调整。通常的标准是:做完之后如果发现婴儿的皮肤微微发红,则表示力度正好;如果婴儿的皮肤不变颜色,则说明力度不够;如果只做了两兰下,皮肤就红了,说明力度太强。随着婴儿月份的增加,力度也应有一定的增加。

  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增强早产儿的体质很有帮助。胎儿在母体内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充满水的环境,刚出生的婴儿可以说拥有游泳的本能,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不妨为婴儿创造一个重新回到水中的机会。但并不是说让婴儿在没有任何器械辅助的情况下直接在水中游,应该为婴儿准备一个大小适中的游泳圈(太大的游泳圈容易滑脱)。每次游泳时间可以根据婴儿具体情况来定,一般为1015分钟。

  防止感染。由于早产儿先天发育不足,和足月的孩子相比抵抗力比较弱,因此防止感染特别重要。

1. 为了避免感染,看护人员最好固定,不要经常更换。

2. 给婴儿哺乳或做其他事情前,要洗净双手,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

3. 最好等婴儿足月后再抱给亲戚、邻居看。

4. 家庭护理中如果发现婴儿有任何异常情况,如体温异常、呼吸异常……都应及时送往医院。

  如何判断早产儿生长生长发育是否良好

正常情况下早产儿每天体重可增加25。如果婴儿的身长和体重与他相应的月龄相符合,即为生长发育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