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科普教育
炎炎夏日即将到来,我们体内的阳气也将达到一年中最为强盛的季节。此时积极培育阳气,对治疗和预防冬季受寒气就会发作、加重的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等慢性病和易发疾病是大有裨益的。您想了解“冬病夏治”的相关知识吗?您想知道什么病适合冬病夏治吗?今天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有关冬病夏治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们赶快来看看哦!
药王孙思邈说过:“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所谓“将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但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必发的疾病。那就要在未发之时,赶快祛除其必发的条件——或主因,或诱因。“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是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成人及小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过敏性鼻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虚寒症)、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等);其它疾病(体弱、畏寒、冻疮、四肢冰冷、痛经、颈肩腰腿痛等一系列冬季易发疾病。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即天灸疗法,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贴敷疗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贴敷为最好,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于三伏天各敷一次,连贴三年。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1.贴敷时间:成人2-4小时,儿童1-2小时,以能耐受不起泡为度,热度不能耐受者请及时去除灸贴。
2.皮肤易过敏者或皮肤破损后,高热患者、孕妇、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肺结核活动期、严重糖尿病伴并发症患者忌用。
3.治疗期间忌食生冷、甜食、油腻、腥、酸、辣、咸类刺激食品,饮食以清淡为宜。
4.治疗当天不宜凉水洗澡。
5.贴敷时间请勿剧烈运动,以免出汗导致脱落。
6.请勿长时间呆在空调低温房间,请勿顶风吹电风扇。
7.如出现皮肤瘙痒、发红症状时,请即除去灸贴,极个别人可能出现红肿、水泡,一般数日即能自行消
退,必要时可涂少许龙胆紫或少量肤轻松软膏。
8.须连续治疗三年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能起到明显增强体质、巩固疗效、预防疾病复发的效果。
伏前加强:
末伏:
赶紧拿起你的电话开始预约吧!预约热线:
0576-8648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