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关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提出一系列事关长远、事关根本、事关全局的战略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学习、强化实践、创新发展,为医疗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主要有哪些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推动我国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续写了“两大奇迹”新篇章,开创了中国之治新局面。一是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相关理论,科学回答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发展方向、价值取向、理念原则、方法路径等重大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学说新境界,为全面深化社会治理领域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加强党对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对社会治理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党中央出台系列文件,作出系统部署,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成立地方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乡村治理、信访工作等工作机制,实现社会治理方式历史性转变,构建起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三是社会治理整体效能显著提升。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全国信访总量持续下降,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特别是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新时代新征程上,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必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提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党管社会治理,坚持社会治理为人民、社会治理靠人民,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在发展方向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话语体系。
在领导力量上,建立健全党对社会治理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在内容重点上,坚持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强化市民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口管理制度,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
在参与主体上,明晰各方力量职责任务和权责关系。健全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加强乡镇(街道)服务管理力量。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