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科普教育
21日早晨,我院急诊医学科接诊了一名急性下壁心梗患者陈大伯(化名)并为其进行介入治疗,挽救患者生命。
73岁陈大伯突发心梗
紧急介入治疗后化险为夷
73岁的陈大伯突发胸痛2小时,被家属送到我院急诊医学科就诊,“患者到达急诊后,胸痛症状明显,心电监护也显示心率已经下降至45次/min,情况危急。”急诊科接诊医生梁巧奇描述。于是,立马为其安排一些列检查,心电图结果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动过缓。医护人员给予口服心梗一包药紧急处理同时立即呼叫心内科医生紧急会诊。 “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明确......,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明确“犯罪血管”,为开通血管赢得最佳救治时机,来挽救更多濒临坏死的心肌。”心内科金敏杰医生。在取得家属同意后,陈大伯被送入导管室。 手术开始,造影后发现患者右冠脉近端几乎完全堵塞,心率、血压均下降,医生使用球囊扩张后,再通血流缓慢,再予冠脉内给药,放入1枚支架支撑后,心肌功能逐渐改善,患者血压也逐渐稳定。手术过程中,患者一直保持清醒,能与医生正常沟通交流。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遇事别慌 牢记这些可以自救互救
在此急诊医学科特别提醒广大群众要重视急性心梗前的预警信号,及时就医。大部分的急性心梗病人在发病前一两天或更长时间有早期预警信号,包括:疲乏、胸闷、心绞痛频发、呼吸困难,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等。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及时送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越早开通血管,获益越大。 自救: 1.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安静休息; 2.拨打“120”急救电话,告诉接线员你的准确位置,说明自己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并打开门锁,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3.可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10-15丸(冠心病患者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 4.保持冷静,避免激动; 5.急救人员到达后积极配合治疗。 互救: 1.如患者意识清楚。让患者平卧,安抚患者情绪,立即拨打“120”电话,有条件者可立即口服速效救心丸。 2.如患者出现意识丧失。立即让患者保持平卧,注意通风,拨打120电话。如周围有经过心肺复苏培训的人员在场时,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施救者可根据情况尽快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电除颤。 寒冷应激是重要推手 做好这些有利预防
每年秋冬、冬春季节转换时或冬天最冷、夏天最热的那几天,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医学科接到的心梗病人就会变多。寒冷刺激可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体循环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加大了冠脉粥样斑块破裂风险;寒冷也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梗死便发生了。 冷空气来袭,医生提出以下建议: 1、要注意保暖 气温骤降一定要注意添衣,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心绞痛、急性心梗等病的发生。 2、按时服药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按医嘱服药,做到服药定时定量,不可中途随意停药。重视预警信号。
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医学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历经40余年发展,已成为急危重症救治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科室,兼具教学、培训和科研功能,是温岭市医学重点扶持学科。科室拥有医务人员35人,包括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6人等。 急诊医学科与多科室合作建立了创伤中心、胸痛中心与卒中中心,其中卒中中心为国家级单位。科室配备先进的急救设备,设有普通诊疗区、抢救复苏区等,开放床位30张。 学科在危重病综合救治方面特色鲜明,与重症医学科共同构建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和重症监护的医疗急救体系,提高了危重病患者救治成功率。学科成员在省级及台州市级专业委员会中担任重要职务,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和继续教育项目,发表多篇SCI及省级以上杂志论文。 服务范围涵盖心脑血管急症、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急危重病,可开展气道开放、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等技术,以及对各种创伤、中毒等危重病人的现场抢救及院内进一步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