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SHU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大暑养生
先养心
大暑高温酷热,易动肝火,人们常常会觉得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医学上称之为“情绪中暑”,那么从中医角度来说,首先要“养心”,夏对应于心,养心必先安神,要平和心态,养足精神,防止心火亢盛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甚至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防疰夏
养脾胃
疰夏,又叫苦夏。三伏天因天热下降,地湿上升,湿热交争困于脾胃之故。主要症状 不思食(纳呆)、恶心、头昏乏力、倦怠思睡、舌苔腻、小便少、汗多等。
在大暑节气养生,首要是补水。此时节喝药粥能补气清暑,健脾养胃。李时珍曾言,“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
夏季饮食不要过分油腻,以健脾利湿、消暑生津为主,可多食绿豆、苦瓜、莲藕、鸭肉、紫菜、西瓜、薏米、冬瓜、桂圆、桃子、黄皮、芦根等食物及药食两用之品。
1
菊花荷叶粥
材料:菊花20g、荷叶20g,大米、冰糖适量,煮为粥。
功效:清暑泻浊、清肝明目。
2
健脾养胃粥
材料:山药30g、莲子30g、赤小豆30g、薏苡仁30g,大米适量,煮为粥。
功效:益气健脾、利湿通淋。
3
薏仁冬瓜排骨汤
材料:薏仁50g、冬瓜300g、排骨250克、食盐适量,炖汤食用。
功效:清热祛湿,行水利尿。
4
陈皮车前草粥
材料:陈皮10克,鲜车前草100克,粳米150克。
功效:清热祛湿,健脾和胃的功效。
大暑晒背(排寒湿)
大暑是一年中太阳威力最猛的时期,夏季养生最重要一点就是“无厌于日”,意思是别看夏天太阳火辣辣,但对人体好处多多,我们不要躲着它。
那么怎么和太阳更好地亲近呢?晒背就是一个好方法。背后的督脉统领一身之阳气,当督脉能够源源不断地接收来自太阳的能量,能帮助人们排出各个脏腑的邪气。
晒背时就是让阳光直接晒到后背,没有玻璃、衣服的遮挡,效果才是最好的。
注意事项
1、晒太阳时间长短有不同:
婴幼儿晒太阳每次15到30分钟;
中青年人群晒太阳每次60到120分钟;
老年人晒太阳每次30到60分钟;
2、最好的时间是在每一伏的第一天,也就是7月12日、7月22日、8月11日、8月21日。三伏的其他日子次之。
3、晒的时候要喝点温热的红糖水、淡盐水、大米汤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4、晒背之后毛孔打开,最好在荫凉处等会儿再穿衣服。也可以用干毛巾把汗擦干。避免被强风吹到及接触冷水!
5、当晚可用温水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