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是我们的民族瑰宝,是经过漫长历史积淀的特有医药文化。作为一家中西医结合医院,我们应该也必须在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我们专门开设“中草药里的秘密”作为中草药知识宣传专栏。
草红花的来源:
草红花始称红蓝花,《博物志》名其黄蓝,《古今注》呼为红篮,《神农本草经》并未记载。因红色蓝色而得名。又叫刺红花。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筒状花冠,江南医家处方书为杜红花。
草红花的功能主治:
红花:性温,味辛。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
藏红花的来源:
藏红花,又名番红花、西红花。李时珍云:“番红花出西番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元时以入食馔用。”藏红花属鸢尾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入药部分是花柱上部及柱头,产量低而珍贵。
藏红花的功能主治:
藏红花:性甘,味平。归心、肝经。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治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
在中国古代流传着一个关于红花的故事。宋朝的《养疴漫笔》记载:“新昌徐氏妇病产。有名医陆某在二百里外,舆致之,及门,妇已死,但胸隔间犹微热。陆入诊之良久,曰:此血闷也。得红花数十斤,则可活。主人亟购如数。陆乃为大锅煮之,候汤沸,遂以三木桶盛汤于于中,取窗格藉妇人寝其上,汤气微,复进之。有顷,妇人指动,半日遂苏。”此药为何如此神效,盖以红花活血之故也。
红花明代王象晋《群芳谱》总结了红花的应用:“其花可染真红,又可制胭脂,为女人唇妆;其子五月采收,淘净捣碎,煎汁入醋拌蔬食,极肥美。又可为车脂及烛。花,味辛温无毒,行男子血脉,通女子经水,多则行血,少则养血润燥,止痛散肿,亦治蠢毒。”可见,红花不仅药用,还可以作为染料。红花适合多种纤维的直接染色,是红色植物染料中色光最为鲜艳的一种,用它染得红色被称之为真红或者猩红。
藏红花药源缺,价格贵,常有不法者以假充真,可从5个方面辨其真伪:
①取本品1小片于玻璃片上,加硫酸1滴,则于四边出现深蓝色,渐变为紫色,后变棕红色。
②取样品少许,浸入水中,真品金黄色,水面不应有油状漂浮。若现红色,且水面有油状漂浮即为伪品。
③取样品少许,浸入水中,用棒搅动,真品不易碎断,若碎断即为伪品。
④取样品少许,加碘酒一滴,真品不变色。若变蓝色、蓝黑色或紫色,则是伪品。
⑤取样品少许浸入水中,用放大镜观察,真品一端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