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是冬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
记载大雪有三候:
一候鹖鴠不鸣;
二候虎始交;
三候荔挺出。
意思是说大雪节气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节气期间中医养生当以温润护阳、御寒防病为重点,以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特别是老年人以及阳虚体质之人。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此时艾灸能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除此以外,艾灸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中医认为,人体的颈、胸、脚这三部位最易受寒邪侵袭,而大雪节气寒气更甚,更应注意防风寒。
尤其是颈部,很多疾病都与它受寒有关!
建议艾灸穴位:风池、天柱、大椎。

除了颈椎,冬天风寒侵入人体,首当其冲还有胸腹部。
建议艾灸穴位:膻中、中脘、神阙。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部防寒也不容忽视!
建议艾灸穴位:血海、足三里、涌泉。

大雪是“进补”的大好时节,但不要一味地补充有营养的食物,要根据地域、天气吃不同的食物,否则会影响健康。南方不太冷的地方,适合用鸭、鱼温补;北方气候寒冷,可以用羊肉、牛肉补充身体元气,增加御寒能力。如果天气持续干燥,还要在滋补时增加冰糖、百合等甘润的食物,以起到“灭火器”的作用,防止身体上火。
“冬月伏阳在内”,随着天地阳气降敛潜藏,人体阳气也随之向内收敛,此时毛孔收缩,腠理密致,人们穿衣增多,活动减少,能量消耗也减少。但冬令进补高热量饮食,往往又容易形成积热内生。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这恰好道出了民间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