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雨
时光默默,岁月悠悠,转眼又到了春天最后的节气-----谷雨,再往后,就能慢慢感受到夏日的气息了。谷雨前后,我们应针对气候特点进行谷雨养生。
01
泻湿热
春夏之交阳气升发,肝火旺盛者可通过穴位按摩来泻火。
行间穴
太冲穴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cm处,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有人把“太冲穴”比喻为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之气最大限度的排出。
按揉方法: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然后从“太冲穴”到“行间穴”方向推揉,就可以有助于将肝火泻发出去。
02
健脾和中
中医认为,脾为内脏平衡中心。少思节虑,不争名,恬淡清静可养脾。
脾中不化为实,不喜食为虚;多疑惑者为脾不安;面色憔悴为脾有伤;喜甜食者为脾气不足;痰盛者为脾气湿重。
因此,早睡早起,口味清淡,避免厚味肥甘,是护脾的关键。
地瓜、山药、土豆、香菇等都是补脾胃的食物,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在谷雨时节不妨食用一些。
特别是山药,中医认为山药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健脾补气、补肾固精、养阴养肺的功效。
山药排骨粥
材料:精肋排、山药、生姜、盐、花生油适量
步骤1
大米洗净浸泡至少半小时,备用。
步骤2
山药去皮切块洗净,排骨切块洗净,生姜切丝备用。
步骤3
切好的排骨倒入适量花生油,盐,糖,生粉,姜丝,抓匀腌制备用。
步骤4
锅内倒入浸泡好的大米,以及山药,滴上几滴香油,倒入水,大火煮沸转中小火煮。我喜欢的比例是米比水大概1:9到1:10,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自己调节。
03
艾灸
针对谷雨时节湿温兼夹,易伤脾脏的特点,可以通过穴位按摩健脾祛湿,通过艾灸温阳、利湿、通脉,一方面改善脾胃运化功能,祛除湿气;另一方面可抵御湿气内侵人体, 未病先防。
一般来说,常用健脾祛湿穴位有足三里穴、脾俞穴、中脘穴、天枢穴、 阴陵泉穴、丰隆穴、太白穴等。
平日可从其中选择4个穴位,每日每穴艾灸20~30分钟左右,每灸10天可以休息1~2天,温灸即可。
不过,阴虚患者需调整灸疗所取穴位,请咨询专业医师后应用,并注意施灸距离,防止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