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高血压知识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高于正常值,其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三次非同日测量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高血压。
正常高值血压
收缩压为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为80-89mmHg。
1级高血压
收缩压为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为90-99mmHg。
2级高血压
收缩压为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为100-109mmHg。
3级高血压
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另外,按照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按照患病群体还可分为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中青年高血压、老年高血压。
高血压的病因不明,而且不同类型其病因不尽相同,一般与遗传因素、年龄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遗传因素
双亲无高血压、一方有高血压或双亲均有高血压,其子女高血压的发生几率分别为3%、28%和46%。
年龄
高血压的发生与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来自于国内的新近研究显示,18~24岁组患病率最低为9.7%,35~44岁组为26.7%,45~54岁组为42.1%,55~64岁组为57.1%,65~74岁组为68.6%,75岁以上组患病率高达72.8%。
钠盐摄入过多
钠盐摄入过多可导致血管平滑肌肿胀,管腔变细,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同时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荷和肾负担,进一步引起肾排钠障碍,容量负荷增加,导致血压升高。来自针对国人的研究数据表明,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增加2g/d,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
高血脂
一方面,高血脂状态下机体总脂肪量增高并导致氧的摄入、输送量增加,这一过程加重了心排出量的负担,最终造成周围阻力和血容量增加而引起血压持续升高;另一方面,高血脂同样会对糖代谢造成负面影响,由此导致的糖耐量异常和高胰岛素血症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易并发高血压。一方面,长期高血糖对动脉内膜的损害导致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阻力增加。另一方面,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使肾脏调节血压的功能下降,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另外,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共同的发生机制,因此在约50%的高血压人群中合并有糖代谢异常。反之,在约60%的糖尿病人群中患有高血压。
吸烟
既往多项研究证实吸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与不吸烟者相比较,吸烟者患高血压的危险增加1~2倍,其机制可能与吸烟具有促进内皮功能损伤、促进氧化应激及激活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壁内膜增厚、血管弹性改变以及小血管痉挛的作用有关。
饮酒
多项研究表明,常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不饮或偶尔饮酒者,饮酒量越多,高血压患病率就越高,提示长期大量饮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年龄
在我国,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病几率随之增高。
吸烟
吸烟对血脂代谢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使血中的胆固醇增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但是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加快,进而容易诱发高血压。
饮酒
少量饮酒机体可产生一过性的低血压,但是大量饮酒会激活体内的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后,会导致血压升高,另外也会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血压进一步升高。
超重及肥胖
超重和肥胖人群由于体内胆固醇等物质代谢障碍,可导致高血压发病风险为正常人群的1.16~1.28倍。
长期精神紧张
长期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血压升高。
其他因素
高钠、低钾饮食、糖尿病等都可以诱发高血压。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起病隐匿,缺少典型的症状。有的患者可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后颈部不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和失眠等。当出现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时,可表现为相应的临床症状
头痛、头晕、耳鸣、疲倦不安、心率失常等。
妊娠期高血压:由妊娠诱发,主要症状为蛋白尿、水肿,严重者可发生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婴幼儿高血压可表现为烦躁、过于兴奋、夜间尖声哭叫、生长发育迟缓等。
更年期高血压可表现为腰膝酸软、四肢浮肿等症状。
特殊诱因导致的高血压会有其特殊的症状,如肾性高血压可出现腰背或肋腹部疼痛。
部分患者可长期无症状,仅于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或因并发症就诊时才诊断为高血压。
脑卒中
包括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脑病。
心脏并发症
包括左心室肥厚、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
其它并发症
高血压性肾损伤、高血压眼底损害。
高血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血压、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尤其对于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对于疑似患者更应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重视体检中的血压检查。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出现血压升高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血压增高,并出现头痛、头晕、耳鸣、疲倦不安、心率失常等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高血压的患者,若其它脏器损害出现相应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心血管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神经内科。
高血压患者应调整饮食习惯,对于血压的恢复及维持血压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多吃水果和蔬菜,并减少脂肪摄入。蔬菜和新鲜水果中含丰富钾盐,钾盐可阻止血压发展,有利于对血压的控制。
控制能量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这类糖属于单糖,易引起血脂升高。
限制脂肪的摄入,烹调时选用植物油,多吃海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
适量摄入蛋白质,每公斤体重1g为宜。如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多吃含钾、钙丰富的食品,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土豆、茄子、莴笋、牛奶、酸牛奶、虾皮、海带、紫菜等。
限制盐的摄入量,每日应减至6g以下,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口服用药
了解各类降压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服用。
饮食
减少钠盐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其它
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目前对于高血压疾病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饮食,多吃粗粮、蔬菜、水果等,少吃油腻、高盐高脂饮食。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多运动,规律作息,加强体育锻炼,保证人体健康运行。
烟草中含有诱使人产生高血压的成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少抽烟,尽量不吸烟。
对于平时生活节奏快的人群,应适当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