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科普教育

深秋渐至,寒露时节,这几个养生小贴士要收好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7日 来源:医院办公室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昨日起,正式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

“寒露”,一个承前启后的节气,前有白露,后有霜降。寒露位居中间,将露水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秋霜,是一场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一次从秋天向冬天的迸发。

寒露脚不露,预防脚下生寒



谚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谚语提醒大家: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我们的脚,本就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

暖足添衣,以防“寒从足入”,晚上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这里为大家介绍这款张仲景的「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 组方

    当归9克、桂枝9克、白芍9克、干姜3克、通草6克、甘草6克。

在深冬来临之前,坚持泡上一段时间,冬天也能过得更舒服~

02

寒露艾灸,平安过深秋



寒露灸是指在寒露节气前后施以“寒露灸”,收敛阳气使阴精潜藏于体内,防御慢性病的复发。

【艾灸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胫骨前嵴外侧一横处。中医认为足三里穴为胃经之要穴,经常艾灸足三里能起到调脾胃、调气血、具有补虚、健脾的特殊功能。

【艾灸神阙穴】秋天阳气减弱,寒露时节通过艾灸神阙穴可将阳气坚固在体内,慢慢生发生长,为体所用。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

03

养阴防燥依然是主旋律



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

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使身体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中。条件许可情况下,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



二维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