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是我们的民族瑰宝,是经过漫长历史积淀的特有医药文化。
作为一家中西医结合医院,我们应该也必须在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我们专门开设“中草药里的秘密”作为中草药知识宣传专栏。
夏至过后,日照长、温度高、雨水足、湿度大,自然界中植物生长茂盛,所以这个时期我们又称为「长夏」。
长夏为暑邪当令,暑邪有个很重要的致病特点就是多夹湿邪为患。湿邪为阴邪,伤人体阳气,特性为黏滞不爽,最容易困脾,削弱脾的功能。
一旦脾的功能弱了,不能升清降浊,就容易导致头昏头胀、体乏无力以及便溏、腹泻的发生。
所以我们要健脾气,固护好脾,防止湿邪困脾,今天给大家推荐一味健脾渗湿的妙药「茯苓」。
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大多寄生在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又名茯菟、茯灵、松苓等,多呈不规则的块状,小者如拳,大者几十斤。
茯苓味甘,性平,属于“中药八珍”之列,具有补益心脾、安神养心、利水渗湿等功效。
冬瓜性凉而味甘,有利湿消暑、祛痰、利尿之效,搭配茯苓,再和排骨一起煲汤喝,非常适合湿气过重或水肿型肥胖的人食用。
冬瓜煮汤时,不需要削皮,因为冬瓜皮利水作用更强,能治水肿、腹胀,利小便。
材料:糯米150g,红枣10颗,莲子50g,冰糖3大匙,茯苓适量。
做法:糯米发泡,淘净,锅置火上,将糯米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先以大火煮开,再转小火慢煮20分钟,煮至米粒开花。红枣泡软,莲子、茯苓冲净,然后一起加入煮开的糯米中,继续煮20分钟左右。
功效:莲子可养心安神;红枣可补气养血、健脾益胃;茯苓有健脾补气祛湿的功效。共煮成粥能滋补养神,可常常食用。需要注意的是,老人、儿童、久病体虚者及胃肠消化功能弱者不宜多食糯米。
温馨提示:茯苓虽然性味平和,但食用也要遵医嘱,尿频、肾虚小便不禁、虚寒滑精者不宜食用;阴虚火旺且无湿热的人群不建议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