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在三伏天进行三伏灸、三伏贴等中医养生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有助于提升人体的阳气,排出寒气、湿气等阴邪,进而减少某些疾病在冬天复发或加重的风险,比如老慢支、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这种做法就是通常所说的冬病夏治。
之所以要冬病夏治,这是因为在三伏天,自然界的阳气十分活跃,通过补充人体的阳气来祛除寒湿,效果是非常好的。如果在冬天去治疗寒湿病,因为自然界的阳气潜伏,此时祛湿寒的效果就相对比较差了。
除了冬病夏治之外,在三伏天祛除寒湿,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由于天气炎热,人体体表的毛孔张开,再加上很多人都过于贪凉,喜欢吃冷饮冷食,喜欢长时间吹空调,导致阳气受损、寒湿入侵,故而此时也要注意适当补充阳气,帮助寒湿的排出。
一、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感冒等。
二、风湿免疫性疾病,包括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三、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四、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五、儿科疾病,包括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六、慢性皮肤病,包括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七、妇科疾病,包括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八、其他阳虚体质的人群,如疲劳 睡眠不佳等,这些都是可以冬病夏治的。
一头伏:2022年7月16日(农历六月十八,星期六)~2022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廿七,星期一)。
中伏:2022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廿八,星期二)~2022年8月14日(农历七月十七,星期日)。
末伏:2022年8月15日(农历七月十八,星期一)~2022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廿七,星期三)。
出伏:2022年8月25日(农历七月廿八,星期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