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历史文献、生动的写实纪录,为我们展示了在党的带领下,革命先辈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这一期,我们将继续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化过程中,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风险和挑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战乱恐袭、饥荒疫情此伏彼现,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人类的未来感到担忧,希望有新的智慧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后,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场合,习近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了深入阐发,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影响。2015年9月,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相连,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伟大实践。2013年秋,习近平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1月,“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作为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千重大问题的决定》。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也随即展开。2014年1月,“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提出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以人文交流为纽带的合作建议,指出互联互通是要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进一步指明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和路径。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涵盖“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八大方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以更清晰的轮廓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更是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和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