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科普教育
戴口罩牢记“防护第一,舒适第二”的原则。外出后,尤其在室内环境、乘坐交通工具、就医、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规范佩戴口罩。 即使炎热也要忍耐,坚持戴口罩。口罩均为一次性使用,使用时间以不超过4小时为宜。夏天戴口罩容易被汗水浸湿,应勤换口罩,时间以1-2小时为宜,建议随身多备一两只口罩,以备不时之需。 要注意的是,不要佩戴有阀门的口罩。 勤洗手是预防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在咳嗽或打喷嚏后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勤用流动水或免洗手消毒液做好手部消毒。 接触冷冻食品及包装表面时建议佩戴口罩、使用一次性手套。避免用不干净的手接触口鼻眼。 在商场、影剧院、公交车、地铁、机场候机室等公共场所自觉遵守防疫措施,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与多人同处同一密闭空间时尤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勤开窗通风,远离有呼吸道症状人员。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手帕或衣袖内侧捂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倡导分餐饮食,使用公筷。 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生熟分开,对餐具常消毒。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传染病有关症状,应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时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如实告知医生发病前14天外出和接触史,杜绝带病社交。 疫苗接种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的措施之一,在符合接种条件的前提下应积极完成全程接种。 市民除做好个人防护外,还应按要求做好外来台返台后相关报告并配合落实防控措施。 本人或接触的亲友中,若近期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出行史,应及时报告工作单位及社区,配合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安排,做好信息填报、清洁消毒等工作。 市民应主动配合政府部门组织开展的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公共场所时,主动配合做好“双码”(健康码、行程码)亮码及体温检测。 避免出境游,不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关注病例活动轨迹涉及范围,尽量避免前往旅游热点地区,少聚集不扎堆。仍要出行,需提前向当地相关部门明确防控措施要求。老年人、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不建议安排远行。 在生活中保持健康行为,如睡眠充足、营养充分、锻炼身体等,这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