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行风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党建行风

一起学党史(二)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1日 来源:医院办公室



★ 丰富的历史文献、生动的写实纪录,为我们展示了在党的带领下,革命先辈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铭记党史,不忘初心,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


党的配图2.png


从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虽然经历曲折,仍然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许多工作,都是在那个年代开始布局的。

工业建设,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在钢铁工业方面,除了我国最大的鞍山钢铁基地进一步建设以外,武汉、包头两大内地钢铁基地主要是在这十年中建设起来的。

在机械工业方面,分别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本行业,并且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一部分现代化大型设备。1964年,我国主要机器设备的自给率已达90%以上。

特别突出的是,石油工业发展成为这个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设完成了大庆油田,随后又开发了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国内需要的石油已经全部自给,使我们能够自豪地宣布: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交通运输业长足发展。从1958年到196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9000多公里。鹰厦、包兰、兰青、兰新、川黔、黔桂等线建成通车。全国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火车。公路、水运、航空等事业也有较大发展。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大型枢纽骨干工程和各类水库,在当时和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发展成绩显著。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科学研究方面,1965年我国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

教育卫生事业成就可观。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毕业生近140万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约211万人,分别为1950年至1956年的4.9倍和2.4倍。医疗卫生机构大幅增加,全国城乡卫生医疗网基本形成。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天花、霍乱、血吸虫病、疟疾、鼠疫等疾病,或被灭绝,或得到有效防治。毛泽东曾写下“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的诗句,表达对消灭血吸虫病这一奇迹的赞叹。

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迈出较大步伐。许多地方兴建了一些大型现代工业基地,结束了民族地区没有现代工业的历史。一批高等学校在民族地区建立起来,当地建设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得到培养。

十年间,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其中大部分成为后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党的队伍进一步发展。全国党员人数从1956年的1073万人发展到1965年的1895万人。

值得自豪的是,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精神力量上也获得了巨大丰收。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于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涌现出大量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抒写了无数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形成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

这是新中国建设困难重重、艰苦奋斗的年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精神昂扬的年代。为了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翻身做了主人的中国人民与时间赛跑,用生命和鲜血描绘了一幅幅最新最美的图画,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前进。



党的配图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