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行风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党建行风

一起学党史,喜迎建党100周年(四)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7日 来源:医院办公室




★ 丰富的历史文献、生动的写实纪录,为我们展示了在党的带领下,革命先辈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推出有书共读《党史百年系列》,铭记党史,不忘初心。

这一期,我们将继续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热切希望和平、民主,建设一个新的中国。但是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重兵围攻以鄂豫边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挑起全面内战。8月,面对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满怀信心地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十分坚定地说,反动派总有一天要失败,我们总有一天要胜利。这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一行从延安飞抵重庆。这一行动,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诗人柳亚子赋诗,称颂毛泽东这一行动是“弥天大勇”。

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方面企图以“统一政令军令”的名义取消解放区和人民车队。为争取和平民主,揭穿所谓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党中央在谈判中对解放区管辖权限和人民军队缩编等问题作出必要的让步。在此期间,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山西上党地区歼灭来犯的阎锡山部队3.5万人,遏制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在谈判中的地位。

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当局口头上表示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共双方同意:召开有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出席、讨论和平建国方案的政治协商会议。

重庆谈判的结果,是人民力量的一个胜利。经过谈判,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尽管这种承认只是口头上的,但这样一来它再要发动内战,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地位。这次会谈和达成的协议,还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

国民党当局的内战方针并没有因军事进攻失利而有任何改变。至1945年12月初,它用来进攻解放区的总兵力已达190万人以上。这不能不激起要求和平民主的人民群众的强烈愤怒。

1945年11月下旬,昆明学生为反内战举行的时事晚会遭到压迫和破坏,激起3万余名学生举行总罢课。12月1日,大批国民党武装暴徒镇压学生,酿成惨案。重庆、上海等地遂爆发声援昆明学生的罢课或游行示威。以“反对内战,争取民主”为基本口号的一二·一运动,使国民党当局在政治上愈加被动。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在完成内战准备后,以22万人悍然进攻鄂豫边境的中原解放区。其后,国民党军向其他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内进行。其中,前8个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后4个月努力打破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从1946年7月中旬到8月下旬,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粟裕等指挥华中野战军,在苏中地区接连进行7次作战(苏中战役),歼敌5万余人。淮北战场、晋冀鲁豫定陶战役、晋察冀晋北战役、东北“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也都传来捷报。这些胜利,振奋了人民军队的士气,顿挫了国民党军队进攻的锋芒,也取得了主要在内线歼敌的初步经验。在战争的前8个月,人民军队收复城市135座,歼敌708万人。国民党企图以速战速决的方式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的计划宣告破产。

从1947年3月开始,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改行重点进攻。人民军队继续执行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

从1946年7月起至1947年6月止,人民军队在一年的内线作战中歼敌112万人;自己的总兵力发展到190多万人。人民军队在战略防御阶段结束后,以新的态势跨入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个年头。

1947年5月中旬,学生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高涨。5月20日,京、沪、苏、杭学生5000名走上南京街头,举行“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高呼“反饥饿”“反内战”等口号,遭到反动当局镇压。同一天,北平7000余名学生也举行了“反饥饿”“反内战”示威大游行。这就是五二〇运动。

学生运动的高涨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1947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中先后有300余万工人罢工。在农村,广大农民反抗抓丁、征粮和征税。以学生为先锋的爱国民主运动同国民党政府之间的斗争,逐步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党适时地提出在国民党统治区人民争生存斗争的基础上,建立反卖国、反内战、反独裁的广大阵线,使第二条战线的斗争更加广泛、深入地发展起来。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战线和政治战线上都打了败仗,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微信图片_2021052711343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