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伏贴是指
在农历 “初伏”“中伏”“末伏”的时令里
运用中医理论在特定穴位上
进行中药贴敷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祛病:三伏贴有很好的祛病作用,特别是对虚寒性疾病,例如慢性咽炎、鼻炎、哮喘、咳嗽、反复感冒、风湿疾病等。因为三伏天时节气候炎热,此时人体内阳气旺盛,若配合三伏贴中药物对特定穴位产生的局部热性刺激等,能够很好的发挥助阳驱寒、扶正祛邪、祛除冬病病根的作用。
防病:三伏贴能够帮助激发体内的阳气,从而避免冬天体内阳气不足被寒气所伤;三伏贴可疏经通络、调气理血、宽胸理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强化身体的抗病能力。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颈腰冷痛、风湿性关节炎等)
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等)
其他(阳虚型体质的人群,如怕冷、四肢冰冷、冻疮等)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只对阳虚寒盛病人合适,而对于阴虚火旺、感冒、发烧期间、女性经期、皮肤特别敏感易过敏(很易起水泡、红、痒,有化脓性疾病、表皮破损等)、三岁以下儿童、孕妇、或对胶布过敏者应慎用,这些均可视为相对禁忌症。
注意事项
◆. 贴敷时宜穿透气性能好的宽松衣衫;
◆. 每次贴敷时间应在4—6个小时;贴敷后局部有轻微灼热、痒感,为正常反应;如出现奇痒、灼痛难忍等应立即去掉药膏;如无不适,建议成人可贴6—8小时,儿童可贴2—4小时。
◆. 治疗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忌烟、酒、生冷、甜食、油腻、海鲜及刺激之品。
◆. 贴药期间不宜剧烈运动,也不宜待在空调房间及顶风吹电扇,最好是在自然通风的地方。
◆. 取下药膏后如出现灼痛,可涂抹“万花油”、“烫伤膏”等,切忌外用刺激性药物,以免进一步伤害皮肤;如出现小水泡,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小水泡已破,可涂抹红霉素软膏等消炎膏;大水泡应到医院接受治疗;个别局部反应大者,应终止贴敷治疗或由医师对药物作适当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