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步履匆匆地穿梭于病房,7月的烈阳和往常一样透过窗猛烈地射在病房里,汗水在我的脸上肆意的流淌,渐渐地浸透了我的衣衫,可是我仍要一丝不苟地服务患者,一点儿也不能懈怠。
突然,我接到了母亲的电话,“朦,下个星期二我要手术,需要人陪的。”“啊?怎么了?是什么手术?”没等我说完,那边就挂了。我知道母亲胆小,容易想多,这会儿她肯定在胡思乱想。瞬间,我惴惴不安,又是焦急又是惧怕,但忙碌的工作容不得我停下脚步,严瑾的职业责任指引着我这里有更多的病人需要我。我必须放下所有纷扰的思绪先做好今天的工作。
这一天,对我来说,是漫长而又煎熬的。
原来,母亲之前体检出来的肿块变大了,医生建议手术,要手术切除。这个消息对她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好几天,她茶饭不思,亲戚打电话慰问,她只是泣不成声,说不出话,恐惧和不安充斥在她心中。我内心是忐忑不安的,但还是理智地安慰她:别紧张,只要做完手术就没事了。
我不能再加剧她的压力,懂一些医学知识的我会知道疾病的轻重与否。我安慰着母亲,不去迎合她错误的想法,但这却也常常换来我对家人不重视甚至是不在乎的声音。作为医务人员,我是理智的,只看到了疾病本身,在不经意间却忽略他们的感受。我明白了那些患者和家属们,在缺乏医学知识时,面对疾病是多么胆战心惊,要需要多大的勇气去接受未来日子里有可能来临的“噩耗”。
2019年7月11日,对我来说是灰色的一天。进手术室前,母亲哭了,她害怕。而从她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起,我双手紧握,在冰冷的铁门外踱来又踱去,脑海里不禁浮起好的、坏的各种结果。母亲长年服用抗凝药物,手术过程中容易大出血,比常人增加了好几倍风险。我无可奈何,心中除了焦急,其他无能为力。
等待总是漫长的,而等待母亲做完手术就像是过了好几个世纪,周围的一切对于我都是静止的。“亮了!亮了!”铁门上方红色的“手术中”变成绿色时,我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手术很顺利。”伴随着医生这句话,悬紧的心也慢慢放了下来。我深刻地体会了身为亲人家属的感受,那种心如刀割的痛苦。在工作岗位上面对那些患者,我懂得了该如何设身处境地想他们所想,应怀着一颗“假如他们是你亲人”的态度。
在工作岗位上,时常有着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的身份在身上交织,也有着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两种身份中切换的时候,但无论对于何种身份,我都更加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生命的短暂,让我们执着于帮助患者战胜病魔是终生的决心和责任;生命的美丽,让我们深信治愈患者的痛苦是不变的承诺。在角色的转换中,我品着经历过的真实感受,深知每个人的不易,感受着疾病背后的惆怅和渴望,让我更加坚定地做一名守护生命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