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医院新闻 医院文化

暖心故事|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7日 来源:医院办公室



叙事医学文头.png

1.jpg


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ICU,患者大都是生命垂危的患者,包括器官衰竭患者,严重感染患者,严重并发症患者等,无一不是在生命线上挣扎。可以说,ICU是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屏障。这里发生过许多在生死边缘的故事,所以有很多人也把ICU 称为鬼门关。但这里除了生与死,也发生过别的故事。



在医院里,并不是每一个患者最后都能够救回来,医生不是神,也有许多无能为力的时候。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时候,有一位女性患者,四十多岁,就叫她刘婷(化名)吧,突发神志不清,两个半小时后被救护车送到医院,到医院已经深昏迷,GCS评分只有3分,两侧瞳孔散大到7.0mm,对光反射消失,没有自主呼吸,只能靠呼吸机维持通气,结合病史考虑出血原因是脑动脉瘤破裂,病情极重,预后极差,只能靠药物和机器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刘婷处于深昏迷,脑干反射消失,没有自主呼吸,根据《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刘婷已经脑死亡了。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患者情况也越来越差,除非有奇迹,否则根据现有的医疗水平,是改变不了最终结局

家属悲痛万分,刚开始很难接受,仍怀着一丝希望,多次找医生了解病情,多方查阅资料,最后不得不接受了这个难以接受的现实。一段时间后,她们家人找到我们医生咨询器官捐献的事情,希望在刘婷死亡后能够捐献她的器官,救助其他饱受病魔摧残的人,让逝者走的更加有意义。

我们联系了浙江省红十字会的专家和器官捐献协调员,确定刘婷符合脑死亡的临床诊断标准,可以进行器官捐献。最后在红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刘婷的丈夫签下了器官捐献志愿书。刘婷的丈夫努力控制着悲痛情绪,他说以前看到媒体报道有器官捐献的事迹,妻子曾经说过:“器官捐献可以救治其他人,是好事。”

“刘婷如果知道也是会同意的,我们谁也接受不了这一现实,还在想着她能醒过来,既然她要走了,就把她有用的器官留下来给需要的人吧。”

怀着对生命的敬意,我们将刘婷推进了手术室,一场生命的接力正式开始!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网上显示,从开始到今年五月底,实现器官捐献的也只有23939例,但是目前一个人口大省就有5万多人在做血透,可想而知全国有多少人等着器官捐献。

工作之前我只在媒体上看过器官捐献,似乎离我很远,我甚至很陌生。当这件事就发生在你身边,给你带来的感动是不一样的,让我颇有感触的还有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对逝者是怀着很大敬意的,在十几年前和病人及家属谈到器官捐献,大家是抗拒愤怒的,但是现在大家慢慢能接受这件事了。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我们对这件事的固有观念也在一步一步松动,所以越来越多的脏器捐献成功了。工作至今,接触过的器官捐献案例也有许多,他们可能在生活中只是很普通的人,但是他们在生命的最终,选择了一种帮助他人,改变他人人生的行为,使得自己变得伟大起来,死亡也得到了升华,使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以重生。

花只能开放一次,但生命,却可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延续。生命如花,我们需要每个人,一起来传递爱与希望。


作者介绍

1.jpg

王泽众

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


The End



简单二维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