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科普教育 专题讲座

新医保支付方式(DRGs)即将到来!我们应如何应对?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4日 来源:医院办公室

随着国家医保、新农合政策的相继出台,DRGs已经走到了我们面前。

从规范治疗行为,到规范付费,DRGs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行为,逐步减轻患者费用承担压力。

DRGs来了,作为医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4月18号下午,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举办DRGs知识培训会,会议由应忠明副院长主持。

会议强调了新形势下掌握DRGs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江荣林作《面对DRGs,我们怎么办》专题报告。

1.jpg

       江主任生动地介绍了DRGs的分类、由来、疾病编码及考核标准等专业知识。他通过举例和相关数据,把深奥的DRGs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指出了做好病案首页填写的重要性以及提高疾病编码人员DRGs知识水平的必要性。  

神秘的DRGs,它到底是什么?

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即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手术项目、并发症、住院时间、诊断内容、治疗结果等因素将疾病分为若干诊断组,医院与医保机构经谈判确定各诊断组付费标准,医保机构根据这个标准向医院支付费用。

1.gif

DRGs 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比较先进的支付方式之一。

DRGs的 导思 是:通过统一的疾病诊断分类定额支付标准的制定,达到医疗资源利用标准化。有助于激励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迫使医院为获得利润主动降低成本,缩短住院天数,减少诱导性医疗费用支付,有利于费用控制。

在实施的过程中,许多国家发现了其进一步的 优点:有效的降低了医疗保险机构的管理难度和费用;有利于宏观预测和控制医疗费用;为医疗质量的评估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可相互比较的分类方法。

DRGs 用于医疗费用支付制度的 基本出发点:医疗保险的给付方不是按照病人在院的实际花费(即按服务项目)付账,而是按照病人疾病种类、严重程度、治疗手段等条件所分入的疾病相关分组付账。依病情的不同、病人的不同、治疗手段的不同会有不同的DRG 编码相对应。

1.jpg


DRGs最初产生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为了科学地进行医疗评价,耶鲁大学卫生研究中心通过对169所医院70万份病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住院病人病例组合方案,并首次定名为DRGs。后来,联邦政府卫生财政管理局(HCFA)基于付费的需要,对该项研究进行资助,并研制完成了第二代DRGs,该版本构成了现有版本的基础。

DRGs与现有的单病种付费对比

 相同点   两者的付费标准都预先制定,并且都以疾病诊断以及ICD编码为基础。

 不同点   DRGs组仅有几百个,可以覆盖所有病种;而病种数有近万个,单病种付费只能选择少数病种;另外,DRGs比单病种付费的组合方案更为科学、合理。


DRGs涉及社保、患者及医院三方人员,作为医方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首要工作是做好内部管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费用支出,降低药品及耗材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治愈率以及降低并发症及院内感染等等。

学习和掌握DRGs知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将是我院接下来新一轮的挑战。


二维码3.png